糖尿病的飲食控制
- 發布日期:
- 最後更新日期:113-11-05
- 資料點閱次數:3226
糖尿病的飲食控制
對於糖尿病患而言,營養醫療是治療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。不論病情的輕重,不管治療的方式為何,都應該搭配飲食控制。輕微的糖尿病患者甚至於不需要藥物,只要施以適當的飲食調整,再配合運動就可以相當有效的控制病情。
糖尿病飲食是以正常飲食的原則為基礎,視各人需要調整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肪及醣類的攝取量,提供均衡的營養,達到控制病情一種飲食方式,所需要的基本營養與一般人是一樣的,所以正常健康的人也可以此原則攝取均衡營養。糖尿病患者若不注意控制飲食,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,使病情惡化。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及高血糖症,嚴重會致命。慢性併發症則包含眼睛、腎臟、神經、心血管疾病等病變。
糖尿病控制目標(2002年美國糖尿病學會)
- 維持理想的代謝值,包括:
- 血糖值
- 血脂肪值
- 血壓
- 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慢性合併症。
- 經由健康飲食選擇和運動,改善健康。
- 依個人狀況及改變意願,調整營養需求。
維持理想的體重
男生: 理想體重(公斤) = (身高-80公分) × 0.7±10 %
女生: 理想體重(公斤) = (身高-70公分) × 0.6±10 %
或理想體重(公斤) = 22 ×身高(公尺)2
使血糖趨近正常值
糖尿病控制目標 | 正常 | 目標 | 需加強治療 |
平均空腹血糖 (mg/dL) | <100 | 80 - 120 | <80 OR >140 |
平均睡前血糖 (mg/dL) | <110 | 100 - 140 | <100 OR >160 |
糖化血色素 (HbA1c,%) | <6 | <7 | >8 |
避免或延緩合併症發生
- 低血糖 – 肌餓、心悸、發抖、冒冷汗、反應遲鈍。
- 高血糖昏迷 – 嘔吐、腹痛、心跳加速、呼吸緩而深。
- 慢性合併症 – 腎病變、視網膜病變、血管病變、神經病變、截肢等。
糖尿病的飲食原則為何?
大原則
- 飲食控制的目的在維持合理體重,有效控制血糖,血脂及血壓。患者應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畫,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。
-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,減輕體重應是首要目標,通常減輕5~10%的體重就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,控制病情。患者應和醫師或營養師共同協商一個可以達到,亦可長期維持的「合理體重」。
- 均衡的攝取各種食物。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主食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油脂類、奶類、肉魚豆蛋類等六大類食物。
- 定時定量。應治療的需要調整餐次、用餐時間及食物份量。
在控制血糖方面
- 糖尿病人應按照飲食計劃攝取澱粉類食品,過度限制澱粉類食品的攝取是老舊及錯誤的觀念。
- 澱粉豐富的食物(如甘藷、馬鈴薯、芋頭、玉米等)應列入飲食計劃,並列入主食類代換 ;節慶應景食品及中式鹹點心(如肉粽、年糕、燒賣、壽司、咖哩餃等),應經由營養師指導食用富含精緻糖類的食品,如:糖果、煉乳、蜂蜜、汽水、罐裝或盒裝的果汁、加糖蜜餞、蛋捲、中西式甜點心、加糖罐頭等,應充分瞭解其醣類含量,並應嚴格控制攝取。必要時可使用代糖。
- 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有利於血糖的控制。從未加工的豆類、水果、蔬菜、全穀類等食物可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。
- 減少勾芡,減少攝取糊化過度的食物(如稀飯等),可避免血糖不正常上升。
在控制血脂方面
糖尿病人因為新陳代謝的紊亂,往往也影響到血脂肪的控制。應少吃油炸、油煎、油炒和油酥的食物,以及豬皮、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,尤應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取。並宜控制膽固醇的攝取量。
最新的研究顯示,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保護心臟血管的效果,可選購一些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(如橄欖油、苦茶油等)飲食儘量清淡不可過鹹,避免攝食加工或醃製的食物,烹調食物改採燉、烤、 燒、清蒸、水煮、涼拌等方式。
糖尿病人不宜飲酒。三酸甘油酯偏高及血糖控制不良者更應禁酒。如果不得以需飲酒,應列入飲食計劃,並列入脂肪類代換,每日不超過90大卡(約13克酒精量)。
其他方面
糖尿病人應控制鈉鹽攝取(每日小於3000毫克,相當於7.5克高級精鹽),血壓必須維持在140/90mmHg以下,高血壓者,鈉攝取每日應小於2400毫克(每日小於3000毫克,相當於6克高級精鹽)。
赴宴應酬時,應注意選擇食物的質與量,並避免喝濃湯。
維生素與礦物質和需求量一般人相同﹐從飲食充足攝取。應注意維生素B群及鉻﹑鎂﹑鉀的充足攝取。攝取全穀類食品﹐充足的綠色蔬菜﹐乳品中添加4公克的酵母﹐都有助於這些營養素的攝取充足。
其實糖尿病的飲食原則一點都不複雜﹐它和正常健康人的飲食原則是相似的。只是更需要注意定時定量﹐更需要避免垃圾食物的攝取。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﹐生活品質也不遜於一般人的。